年份: |
2023 |
学校代码: |
232850 |
图书馆名称: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 |
学校归属: |
省属 |
学校性质: |
高职高专 |
学校所在地区: |
南京市 |
学校概况: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地处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毗邻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园。学校肇始于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先生于1934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厂办校,历经永利化工专科学校、南化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动力学校分校、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历史变迁。学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形成了“仁爱、求真、笃行、拓新”的校训,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南京科院精神,提出了“政行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用结合共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化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是“高职院校60所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四年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1次、“服务贡献50强”3次、“国际影响力50强”3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第82位、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第47位、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第9名。
学校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质量为本,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确定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产教融合深办学特色明培养质量高”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高职教育为宗旨,根植化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促进特色优势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先,提高育人质量,全面实施学校党代会提出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力”“凝心”“拓新”等七大工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层次办学,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65人。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主动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以化工为特色,工、经、文、管、医、艺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国际化品牌专业2个。创新实践“一体两翼三维四化五新”校企合作南科模式,形成“单项能力共享、综合能力交叉、岗位能力拓展、职业能力提升”的四级递进实训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内外实训基地413个。立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项。
学校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及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及职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教育部石化行指委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全国现代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秘书长单位。是教育部等主办、省教育厅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定点基地、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中石化系统优质人力资源培养输送基地。牵头成立了“江苏化工职教集团”并获批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并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最佳组织单位、卓越领导者、优秀推进者。
学校现有教师高级职称占比42.3%以上,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4.4%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以上。现有国家级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获教育部认定双师型基地3个,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产业教授11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6人,“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19人。形成了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层次分明的教师发展梯队,打造了“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面向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海南、内蒙古等23个省(自治区)每年招生4000人以上,与本科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4+0”联合培养项目,与中职学校开展“3+3”分段培养项目。在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入选中华职教社最美职校生1人、江苏省最美大学生1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学生志愿团队“科小茉”“生命萤火”“口腔小卫士”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学生志愿团队“星光志愿者”被列为全国“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实施团队,学生志愿团队“梦里花”获评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连续3年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践行“价值引领、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形成了“责任关怀五进三融合”绿色化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敬业专业、追求卓越、产业急需、技艺高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承接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10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47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46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31项,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项。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4门、“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9门。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部,牵头教育部精细化工技术(中高本)、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等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修订。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学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形成了以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方向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校级“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40个、校内科普实践体验中心18个,学校被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四星级高校科协。学校于2011年成立由政校企共同投资、股份制企业化运作的南京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一体化”发展空间,形成了“园校一体化”办学格局和具有高职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品牌,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个省级品牌,是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获江苏省“综合孵化器十强”称号,设立创业种子基金、校友创新创业奖学金,在科技部、省级科技厅、人社厅等机构组织的绩效评估中多次获得优秀等次。推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优秀社区学院、南京市江北新区老年开放大学,是江苏省安全生产培训示范职业院校、南京市安全培训机构、南京江北新区退役军人承训机构,拥有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南京江北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牵头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全国化工行业教育培训学院,获评全国“服务贡献50强”3次。
学校是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EVBB)中国唯一的全权会员单位、美国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CCID)三个中国会员单位,“全国石油与化工‘一带一路’联盟”常务副主席及秘书长单位、“中国—东盟国际职教联盟”牵头院校之一。先后与27个国家90余家高校或机构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180余份合作备忘录,与加拿大道森学院共同举办中加数控大赛,开国内高职院校举办国际技能大赛之先河。自2013年招收海外留学生以来,首批接受全国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首批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实践外国留学生现代学徒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塔拉理工学院、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等合作探索“3+2+2”专本硕衔接跨国分段人才培养。在境外建设南京科院印尼德龙学院、南京科院南钢印尼学院、南京科院化建文莱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南京科院永利学院,立项江苏高校“郑和学院”。2018年3月,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来校参访。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留学江苏目标学校”等荣誉,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国际影响力50强”。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举全校之力、聚四方之才、汇社会之智,建强“省高水平学校”、创建国家“双高”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产教融合深办学特色明培养质量高”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止日期2023年11月30日) |
学校网址: |
https://www.njpi.edu.cn/ |
图书馆代码: |
232850 |
图书馆简介: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自1958年建校至1982年,一直是以部分教室作为图书室使用,并隶属学校教务科管理。1982年,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图书馆(现为学院莫闲楼),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同时满足办学水平评估需要,2005年,学校将4号教学楼部分划为临时图书馆。2007年,学校进入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筹建新图书馆,馆舍几经变迁,现馆址于2008年12月启用。
图书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为16764平方米,阅览座位2322席。设有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生自修室、学习站、教师及校友文献展示室、学术报告厅、资源视听空间、电纸书阅读区、休闲阅读区、朗读亭、电子书瀑布屏、数字报纸阅读屏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和设备。馆藏文献资源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体,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等多类学科。截止2020年8月,馆藏纸质图书达108.9041万册,电子图书310670册,中文电子期刊16188种,中文纸质期刊700种,数字报纸200种,纸质报纸40种。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读秀学术、超星图书和期刊、万方知识服务、新东方英语、百度文库、Springerlink外文电子书刊等10多种数据库,各类电子资源总量近10TB。形成了涵盖化工、化学、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建筑与艺术、经济管理、交通等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图书馆现有在职职工17人,外聘职工11人。设有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一、二)、信息技术部、阅读推广部等5个部门。每天开放时间为8:00--21:00,每周开放时间达91小时,各类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同时,图书馆不断创新读者服务形式,建立了二级学院(部)学科图书站,极大地方便师生获取最新的文献信息资源,还面向社会开放,为社区读者提供借阅等服务。
图书馆本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努力为读者营造文明、有序、舒适、开放的学习和信息利用环境,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学校图书馆连续荣获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2016—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的称号。
|
图书馆网址: |
https://tsda.njpi.edu.cn/ |
建馆时间: |
1958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江北新区欣乐路188号 |
邮编: |
210048 |
联系人: |
姓名:朱继朋 |
电话:13913946725 |
Email:zjp@njpi.edu.cn |
图片 |
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