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
学院创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312亩,建筑面积33.4万多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南京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现已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江宁校区和江苏茶博园为翼的“一主三区”的校园格局。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
学院设有风景园林学院、农艺系、畜牧兽医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社会科学与艺术系等8个系1个基础部,67个专业(专业方向)。其中有园林技术、林业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和畜牧兽医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生物技术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已形成了“以农为本,突出林业,适度发展涉农二、三产业专业”的专业格局。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50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1%。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有2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333”培养对象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
学院教学资源丰厚,拥有标准实验室92个,多媒体教室69个,语音室4个,各类设施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仪器设备总值6810万元。图书馆藏书77.8万册,电子图书7.4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700多种,拥有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多种网络检索查询系统,现有数字化期刊6000多种。各类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地齐全、设施配套。建有草业研究中心、彩色苗木研究中心、小梅山猪育种中心、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机构。
八十多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坚持农林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特色之一,工学结合形成三大平台。
一是一片园区。江苏农博园(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核心区2526亩,共有7个功能分区。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园区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引育良种的园地、科技示范的窗口”。目前园区是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二是22个院办产学研实体。其中,中江种业是全国种业50强,即将成为上市企业。三是146家校外合作企业。这些实体和企业已经成为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主要载体。
特色之二,办学体制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校企合作,创建江宁校区。2004年12月,与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建了江宁校区。赢得企业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二是校地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和体育馆。2003年,属地政府划拨土地800亩,共建江苏农博园;出资2000万元,共建体育馆;2008年,属地政府又划拨土地1853亩共建中国茶博园。三是集聚资源,组建职教集团。2004年,联合省内外14所职业学校和11家农林企业组建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创新实施了以“五链”为纽带的运行机制。
特色之三,服务“三农”,致富一方农民。
一是产业拉动。草坪草是我院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中托起的第一方农业支柱产业。几年来,在全省20多个县市建起了草坪生产基地9万多亩,带动农户2万余户,每亩农田的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年产生效益近3亿元。草坪草现已被省政府确立为宁镇丘陵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主导产业。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高效农业规模化”典型系列报道中,新华日报首篇以“一棵小草绿了大江南北”为题,作了专题报道。2009年,无土草毯生产技术获中华神农科技二等奖。
彩叶苗木是我院托起的又一个地方农业支柱性产业。现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2万多亩,南京十运会期间,先后提供各类彩色苗木28万株。目前彩叶苗木已被确定为“江苏省农林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农村的农业经济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的苗木合作社就是在我院的技术扶持下发展状大起来的,现入社农户50多户,苗木草坪面积3000 亩,户年农业年收入5万元以上,2007年人均收入11000元以上。“要致富,不找乡长找校长”已成为当地农民朴素的心声。
二是科技推动。三年来,累计推广农作物良种200多个、年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商品猪20多万头。其中,我院育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有9个,已推广到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地。
三是企业带动。绿苑园林实业总公司是学院的院办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先后在句容市的华阳、后白、葛村等乡镇建立了生产基地,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2007年,公司研发的新技术又获得了2007年度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示范新农村1个,新建产业示范基地6个、推广面积10万亩,并形成完整的产业推广技术体系。
2006年,2007年,原省委书记李源潮先后两次来我院视察,指出我院的举措和成果是“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的好典型”。
四是培训驱动。重点培训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民经纪人和农村生产技术骨干、科技致富能手。据统计,近三年,累计培训3万多农民,培养技术骨干2000多人次,并成功开办了新疆班、西藏班。2006年,我院被国家七部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2007年8月14日,我院的“无土草毯快速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创业培训”项目获“2006年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进农民增收”活动50佳短平快科技富民项目奖。
2009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精神,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实施了“5111”工程,“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新农村建设。即发展壮大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新技术、年培训10000农民、帮扶10个示范特色村。“5111”工程的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也受到了新华社、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新华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学院的发展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学院被列为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现场,教育部原部长周济亲临视察;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同年11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同年全省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我院召开。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荣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承办了江苏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2010年6月,承办了由教育部、农业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江苏省原省长梁保华以“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带动农民受益的产业,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我院的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部原部长孙政才来院视察时感慨地说:“这样的农业职业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
目前,全院上下正凝心聚力,坚持“团结、严谨、勤学、实干”的校风,为把学院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校园秀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而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